— 新闻中心 —
点击数:749 时间:2024-03-07
对于安防行业来说,警用安防设备作为安防领域内一支“特殊的分支”,一直以来都有企业参与其中,而随着新基建的到来,公安部门对于警务安防设备的专业性和多样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前提下,警用安防市场正成为安防细分市场中发展最火热的市场之一。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警用装备行业细分市场需求及开拓会研究报告》显示,在全球市场中,警用装备目前呈匀速增长态势,2019年达到了3000亿美元,同比增长7.3%。但在未来五年内发展可期。
一方面,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警务装备生产国,中国生产的警用装备已占全球警务装备的75%左右,拥有广泛的生产基础。而随着警务装备的智能化更新,未来五年内我国相关企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和转型期。
另一方面从国内市场需求出发,我国警务部门也对智能化产品产生了空前高涨的需求。目前防护装备和单警装备由于单价较低,因此在市场结构中处于领先位置,(市场渗透率达到70%左右)但随着智能化浪潮的来临,这一状况将迅速得到改变。
此外,国家政策对于智慧警务的倾斜带来的影响也开始逐渐显露。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做出了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要完善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该项政策落实到公安口,则是深化公安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加强公安装备建设。
简而言之,就是政策对于公安口的经费倾斜力度更大、审查力度更强,极大地加强了公安口的装备采购能力。在此基础上,2015年全国公安机关人均经费、人均共用经费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67%、36%,全国各地围绕重点加大对于装备的投入以实现新跨越。五年来,全国公安装备投入比“十一五”期间翻了一番。
而在刚刚结束的十二五期间,国家对于智慧警务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加深,全国约三分之二的省份建立了警务航空队,配备了无人机等新锐智慧警务装备,实现了警务能力的大幅提升。
而在新基建兴起的现在,随着公安、交通、消防、海关、城管等产业智能化需求的进一步提升,以执法记录仪、无人机、警用车辆等智能警务设备的销售占比和产业价值都有了显著提高,并将持续在市场发力。
随着市场的逐渐迭代,虽然传统的警务设备如防爆盾牌、防刺衣、钢叉等警用产品的销量仍居第一,但其利润总额被智慧警务产品远远抛诸身后。目前,高科技的警务产品已经成为了警务市场中的盈利新星。
从目前警务装备的招投标状况来看,智慧警务的需求虽然庞大,但公安部门对于项目的审核也愈发严格,而针对性的采购更是对各家企业整体的解决方案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引起了整个产业链的升级。
随着智能化警务装备的应用渐广,各部门对于智能产品的后期运维服务需求激增,以市场上配备较广的AV200/500无人机为例,目前公安部门不仅需求产品,还对后续的警用航空咨询、销售、服务、培训、托管、运营等后续服务都提出了要求,不仅要交付产品,还要实现“包教包会”和后期运营,帮助一线警务人员快速掌握。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公安机关都建立了自己的智慧中心和数据中台,然而数据孤岛现象并未打破,公安机关和其他部门、其他地方公安机关信息共享程度有限。警务大数据平台面对海量、离散的数据表现能力有限,业界迫切需要结构化的信息中台解决方案,为警方提供一栈式的大数据应用于分析服务,目前警方对于这类服务的需求很大,各地根据需求的不同(比如云南之于缉毒)略有不同,但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在互联网+概念不断发展的今日,警方为了提高执勤效率,对于智能执法终端的需求快速增长,以执法记录仪、便携式扫描仪、编写生物识别扫描仪等器材为代表的移动执法终端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之于智慧警务中的地位越来越大,而其对于警务事务的综合治理能力,也诞生成为新的需求。
这要求智慧警务厂商打破以往的产品思维,用整体化的解决方案来赋能警务,通过新型技术、新型科技、全场景解决方案等手段,围绕“治理事项监管”、“民安民生服务”、“数据分析研判”、“风险评估预警”、“决策调度指挥”等模块全面服务市域治理。直线警务工作的数字化转型。
目前,在这一领域已经有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华为等多方安防巨头角逐其中,而智慧警务作为警用安防市场极其重要的一环,也将继续在十三五期间为安防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警用安防市场的竞争企业相对较少,行业也较为宽松,对于中小安防企业来说,这样的环境极利于企业的成长。而智慧警务本身的潜力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安防企业投身其中,届时谁能抢得市场的先机,无疑值得期待。kaiyun网站